【古诗十五夜望月译文全文】《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秋节期间广为传诵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原文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译文解析
原文 | 译文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月光洒在庭院中,地面仿佛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乌鸦早已入睡。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清冷的露水悄然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今夜月光明亮,人们都仰望着天空。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不知道这浓浓的秋日思念,会落在哪一家的心头? |
三、总结内容
《十五夜望月》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中庭地白”、“冷露无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而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引发读者共鸣。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它不仅是中秋佳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十五夜望月 |
作者 | 王建(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中秋之夜,思乡之情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
名句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文学价值或与其他中秋诗作的对比分析,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