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认不讳什么意思】“供认不讳”是一个常见的法律或调查类用语,常用于描述当事人在面对指控时,明确承认自己的行为,并且没有进行任何辩解或否认。这个词语在司法、刑侦、调查等场景中使用较多。
下面是对“供认不讳”的详细解释和相关词汇的总结。
一、
“供认不讳”是中文中一个较为正式的表达,通常出现在法律文书、新闻报道或调查报告中。其含义是:当事人在面对指控或调查时,主动承认自己的行为,且没有提出异议或辩解。
- 供认:指承认自己的行为或罪行。
- 不讳:表示没有隐瞒、没有回避,坦率地承认。
因此,“供认不讳”整体意思为:坦白承认,毫无保留。
该词多用于描述犯罪嫌疑人、证人或相关人员在被询问时的诚实态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严肃性。
二、相关词汇对比表
中文词汇 | 含义说明 | 是否有否认行为 | 常见使用场景 |
供认不讳 | 明确承认,无任何隐瞒或辩解 | 无 | 法律、调查、新闻报道 |
供认 | 承认自己的行为或罪行 | 无 | 司法、案件审理 |
不讳 | 没有隐瞒、直言不讳 | 无 | 文学、口语表达 |
抗辩 | 对指控进行反驳或辩护 | 有 | 法庭辩论、诉讼 |
否认 | 不承认指控或事实 | 有 | 调查、审讯、法律程序 |
隐瞒 | 故意不透露真实情况 | 有 | 调查、犯罪、欺骗行为 |
三、实际应用举例
1. 新闻报道:
“嫌疑人对涉嫌盗窃的行为供认不讳,警方已依法对其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2. 法律文书:
“在审讯过程中,当事人对所涉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未作任何辩解。”
3. 日常对话:
“他面对质问时毫不避讳,直接供认不讳自己的错误。”
四、注意事项
- “供认不讳”是一种较为正式的书面表达,适用于正式场合。
- 在口语中,可以用“承认”“坦白”等更通俗的说法代替。
- 如果当事人虽然承认了事实,但有辩解或推卸责任的行为,则不能称为“供认不讳”。
如需进一步了解与“供认不讳”相关的法律术语或司法流程,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