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萏字是什么意思】“萏”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常出现在古文或诗词中。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一些特定语境下具有明确的含义。本文将从字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义总结
“萏”字主要与荷花相关,具体含义如下:
- 本义:指未开放的荷花花苞,即“菡萏”。在古代文学中,“菡萏”常用来形容荷花的美丽姿态。
- 引申义:有时也泛指荷花本身,尤其在诗词中作为意象使用,象征高洁、清雅、出淤泥而不染等美好品质。
二、来源与演变
- 字形结构:“萏”由“艹”(草字头)和“旦”组成,表示与植物有关,尤其是水生植物。
- 出处:最早见于《诗经》《楚辞》等古代文献,如《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荪壁兮紫坛,芳菲菲兮袭予……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不见兮余所思。思公子兮未敢言,横流涕兮潺湲。”其中虽未直接出现“萏”,但“荷”与“萏”有密切关联。
- 现代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萏”字较少使用,多用于文学、书法、诗词创作等领域。
三、常见用法与例句
词语 | 含义 | 例句 |
菡萏 | 未开的荷花 |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 |
芙蓉 | 荷花的别称 |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云廊映晚霞。”——王昌龄《采莲曲》 |
荷花 | 水生植物,花大色艳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四、总结
“萏”字是与荷花相关的汉字,主要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示未开的荷花花苞或荷花本身。其字形结构清晰,意义明确,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诗词、书法等文化领域仍有一定的价值。了解“萏”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字形 | 艹 + 旦 |
本义 | 未开的荷花花苞 |
引申义 | 荷花、高洁之象征 |
出处 | 《诗经》《楚辞》等古籍 |
现代使用 | 少见,多用于文学、书法 |
常见搭配 | 菡萏、芙蓉、荷花 |
如需进一步了解“萏”字在不同诗词中的具体应用,可结合具体作品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