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存货是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由于市场行情变化、产品滞销或技术更新等原因,存货的价值可能低于其成本。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客观地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避免高估资产,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基本原则
1.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较低者计量。
2. 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3. 计提条件:当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需计提跌价准备。
二、会计处理方法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企业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存货的账面价值;
2. 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3. 比较两者,判断是否需要计提跌价准备;
4. 根据差额确认跌价准备金额;
5. 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三、会计分录示例
项目 | 借方 | 贷方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存货跌价损失 | 存货跌价准备 |
说明:
- “存货跌价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计入当期利润表;
- “存货跌价准备”是存货的备抵科目,用于冲减存货的账面价值。
四、实际应用举例
假设某公司库存商品A的成本为100万元,但经评估其可变现净值为85万元,则需计提跌价准备15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
借:存货跌价损失150,000元
贷:存货跌价准备150,000元
```
五、注意事项
1. 及时性:应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
2. 一致性:计提方法和依据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3. 披露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及影响。
通过合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提升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同时,也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更科学的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