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合神离是什么意思】“貌合神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表面上看起来关系融洽、合作默契,但实际上内心却有分歧、不一致,甚至彼此不信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外在的和谐”与“内在的矛盾”之间的反差。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貌合 | 表面上的合,指外在表现上的和谐或合作 |
神离 | 内心的分离,指实际思想或情感上的不一致 |
整体意思是:表面看起来关系很好,实际上内心并不一致,存在隔阂或矛盾。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晋书·王导传》:“虽有忠言,而不能入也;虽有良策,而不能行也。此乃貌合神离之症也。”
- 用法: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团队合作、政治联盟等场合中,表面一致但实际存在分歧的情况。
- 近义词:形同陌路、貌是情非、口是心非
- 反义词:心心相印、同心协力、志同道合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团队合作 | 公司内部几位高管表面上配合默契,实则各自为政,属于“貌合神离”。 |
夫妻关系 | 夫妻二人虽然每天一起吃饭、说话,但感情早已疏远,属于“貌合神离”。 |
政治联盟 | 两个国家表面上是盟友,实际上各有打算,属于“貌合神离”。 |
四、总结
“貌合神离”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尤其在人际关系复杂、利益交织的环境中更为常见。它提醒我们,不能仅凭表面现象判断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真实状态。真正良好的关系,不仅要有外在的和谐,更需要内在的理解与信任。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或相关案例分析,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