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高采烈意思解释】“兴高采烈”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情绪高涨、非常高兴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遇到令人愉快的事情时所表现出的兴奋和喜悦。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兴高采烈 |
拼音 | xìng gāo cǎi liè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言笑自若,兴高采烈。” |
含义 | 形容情绪高昂、兴致极高的样子,多用于形容人非常高兴、兴奋的状态。 |
近义词 | 兴致勃勃、喜气洋洋、欢天喜地 |
反义词 |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闷闷不乐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表情或情绪,常作谓语或定语使用。 |
例句 | 今天他通过了考试,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父母。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兴高采烈”最早出自《后汉书》,原意是形容一个人在谈话或行为中表现得非常有精神、情绪高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专门形容人情绪高涨、非常高兴的常用表达。
在现代汉语中,“兴高采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常见的成语,广泛用于日常交流、文学作品以及新闻报道中。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考试通过 | 他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告诉大家自己考上了理想大学。 |
节日庆祝 | 春节期间,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鞭炮、拜年。 |
喜讯传来 | 得知公司要上市的消息后,员工们兴高采烈地庆祝。 |
四、注意事项
- “兴高采烈”通常用于正面情绪的描述,不适合用来形容负面情绪。
- 在正式写作中,可根据语境选择是否使用该成语,避免过于口语化。
- 注意不要与“兴致勃勃”混淆,虽然两者都表示高兴,但“兴致勃勃”更强调对某事的兴趣浓厚。
五、总结
“兴高采烈”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高兴、兴奋时的状态。它不仅表达了情绪的高涨,还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味。了解其含义、用法及使用场景,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