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生平简介】刘勰(约公元460年-约520年),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其代表作《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勰出身寒门,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对文学有浓厚兴趣。他曾在佛教寺庙中读书,与高僧交往密切,这对他后来的思想和文学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他曾任中军将军王俭的幕僚,后因仕途不顺,长期隐居山林,潜心著述。
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共五十篇,系统地论述了文学的本质、创作规律、文体分类、修辞技巧等内容,提出了“原道”、“宗经”、“征圣”的文学思想,强调文学应以儒家经典为根本,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该书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也成为后世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经典。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刘勰 |
| 字 | 彦和 |
| 生卒年 | 约公元460年-约520年 |
| 籍贯 | 今山东莒县 |
| 身份 | 文学家、文学理论家 |
| 代表作 | 《文心雕龙》 |
| 思想主张 | 原道、宗经、征圣 |
| 家庭背景 | 出身寒门,早年丧父 |
| 人生经历 | 曾任幕僚,后隐居山林 |
| 历史评价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
刘勰一生淡泊名利,专注于文学研究,其思想深刻,文字精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心雕龙》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