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一、
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登岳阳楼》是一首描写登临岳阳楼所见所感的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个人漂泊的深沉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此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陈与义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情怀。
二、原文及赏析
原文:
>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泪纵横不是悲。
赏析:
-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描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和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苍凉的氛围。
- 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表达诗人登楼远望,感叹历史变迁,吴蜀之地曾为战乱之地,如今却显得宁静,引人怀古。
-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写出诗人奔波多年,历经困苦,登高远望,心境沉重,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泪纵横不是悲。”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年迈,面对历史沧桑,不禁落泪,但并非出于悲伤,而是对家国兴衰的深沉感慨。
三、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陈与义(宋代) |
诗题 | 《登岳阳楼》 |
体裁 | 七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宋代战乱频繁,诗人漂泊不定,登岳阳楼时有感而发 |
主旨 | 抒发对国家动荡、个人漂泊的感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景交融、情感深沉 |
首联 | 描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和黄昏景色,营造静谧氛围 |
颔联 | 表达登楼远望,感叹历史变迁,吴蜀之地曾为战乱之地 |
颈联 | 写出诗人多年漂泊,经历困苦,登高远望,心境沉重 |
尾联 | 表达年迈老人面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老泪纵横,非悲而是深沉的思考 |
四、结语
《登岳阳楼》是陈与义在人生低谷时期的作品,虽无华丽辞藻,却因情感真挚而打动人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