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目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是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勤奋治学的典故。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读书非常专注,连院子里的景象都不愿看一眼,寓意其心无旁骛、潜心钻研。
一、原文
>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二、翻译
董仲舒是广川郡的人。他年轻时就研习《春秋》这部经典。在汉景帝时期担任博士官。他常常关起门来专心讲学和诵读经典,弟子们按照资历先后接受他的教导,有时甚至很久都没有见过他的面。据说他有三年时间没有到院子里去看过一眼,他的专注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出处原文 | “盖三年不窥园”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专心致志、勤奋学习,不被外界干扰 |
故事背景 | 董仲舒为了学习《春秋》,闭门苦读,三年未出庭院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专注学习、工作或研究 |
文化意义 | 强调了古代学者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与精神境界 |
四、延伸理解
“目不窥园”不仅是对董仲舒个人学习态度的描述,更代表了一种古代士人追求学问的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专注与自律是非常值得推崇的品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要保持专注与坚持,才能有所成就。
结语:
“目不窥园”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和成功,往往来自于内心的专注与坚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需要这种“目不窥园”的定力,去面对纷繁复杂的外界诱惑,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