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深履薄什么意思】“临深履薄”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二。我心忧伤,聊与子同。”后来在《诗经·小雅·小弁》中也有类似表达:“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临深履薄”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简化说法,形容做事非常谨慎、小心,生怕出错。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临深 | 面对深潭,比喻面临危险或困难的处境 |
履薄 | 脚踩在薄冰上,比喻处于极其危险或脆弱的状态 |
整体意思 | 形容做事非常小心谨慎,生怕出现差错 |
二、出处与演变
出处 | 原文 | 释义 |
《诗经·小雅·小弁》 |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比喻处境危险,需格外小心 |
后世演化 | “临深履薄” | 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简化版本,常用于书面语中 |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表达谨慎态度 | 在工作中,他总是临深履薄,从不轻率行事。 |
描述危险环境 |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我们只能临深履薄地应对。 |
强调责任感 | 作为领导,他深知责任重大,因此临深履薄,不敢有丝毫懈怠。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谨言慎行 |
反义词 | 轻率冒进、鲁莽行事、胆大妄为 |
五、总结
“临深履薄”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强调在面对复杂或危险情况时,应保持高度的警觉和谨慎。它不仅适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决策,也常用于提醒人们在关键时刻要稳重、理性,避免因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这个成语虽然源自古代经典,但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强调责任感和风险意识的语境中,使用频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