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奥匈帝国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历史复杂、影响深远。它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在1867年通过“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联合组成,形成了一个二元君主制国家。尽管名称中包含“帝国”,但其实质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复合国家。
奥匈帝国(Austro-Hungarian Empire)是1867年至1918年间存在于中欧的一个多民族国家,由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主体构成。该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解体,其领土被分割成多个独立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乌克兰等。由于其复杂的民族结构和政治体制,奥匈帝国在历史上常被视为一个“帝国式联邦”。
奥匈帝国简要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正式名称 | 奥地利-匈牙利帝国(Austro-Hungarian Empire) |
成立时间 | 1867年 |
解体时间 | 1918年(一战结束后) |
首都 | 维也纳(奥地利)和布达佩斯(匈牙利) |
政体 | 二元君主制(奥地利皇帝同时为匈牙利国王) |
官方语言 | 德语、匈牙利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波兰语、乌克兰语等(多语言共存) |
主要民族 | 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等 |
领土范围 | 涵盖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东南部、乌克兰西部、罗马尼亚北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部分地区等 |
历史地位 | 欧洲列强之一,一战期间与德国、奥斯曼帝国等组成同盟国 |
后续影响 | 解体后形成多个独立国家,对东欧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
奥匈帝国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其历史遗产深刻影响了整个中欧地区。今天,许多国家仍保留着当年的边界和文化痕迹。理解奥匈帝国的历史,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现代欧洲的政治与民族关系。